近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《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,旨在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節能降碳項目管理,切實發揮投資效益,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。
《辦法》明確,中央預算內投資將聚焦六大支持方向,其中多個領域與建筑行業密切相關。在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方面,明確支持建材、電力、鋼鐵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,同時支持以工業園區、產業集群為載體的規模化節能降碳改造,以及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;煤炭消費清潔替代領域,支持食品、紡織等行業燃煤鍋爐、工業窯爐實施清潔能源替代;循環經濟助力降碳領域,涵蓋園區循環化改造、“以竹代塑”基礎設施建設及產品應用推廣;低碳零碳負碳示范領域,重點支持零碳園區供能設施建設、綠色甲醇生產及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(CCUS)項目。
在支持標準上,《辦法》規定,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、煤炭消費清潔替代、循環經濟助力降碳、低碳零碳負碳示范等項目,支持比例均為核定總投資的20%;地方政府投資的碳達峰碳中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,東、中、西、東北地區支持比例分別為60%、70%、80%、80%,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項目原則上全額安排。
《辦法》明確,“零碳園區供能設施建設”被列入重點支持方向,且支持比例高達核定總投資的20%。這意味著,一個總投資1億元的園區能源項目,最高可獲得2000萬元的中央資金支持。
這不僅是單純的補貼,更是一個強烈的市場信號:零碳園區從“可選項”變成了“必選項”,而其核心——供能系統的綠色轉型,正是暖通企業的核心戰場。
面對這塊巨大的蛋糕,暖通企業應從以下四方面快速布局:
1、從“賣設備”轉向“賣解決方案”
組建專業團隊,深入研究《辦法》及地方細則,能夠為客戶(園區管理者、地方政府)梳理政策、撰寫符合申報要求的資金申請報告,將自身產品融入整體解決方案中,凸顯自身產品解決方案的節能降碳價值。
2、強化技術能力,打造“王牌產品包”
將高效冷水機組、熱泵、儲能罐、智能控制系統等打包,形成“零碳園區能源站”一體化產品。重點測算并突出該方案的投資回報率,讓客戶清晰看到“中央資金支持后,投資回收期大幅縮短”的優勢。
3、聚焦“能源診斷”,切入項目前端
《辦法》要求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項目提供節能診斷報告。這為暖通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切入機會。通過免費的能源審計或深度節能診斷,發現園區用能痛點,自然引導出自身的暖通空調系統改造方案。
4、選擇可靠客戶,規避投資風險
《辦法》對資金監管嚴格,嚴禁挪用。暖通企業在選擇合作項目時,務必確保客戶前期手續齊全、具備開工條件,避免因項目自身問題導致中央資金被收回,從而影響回款和設備結算。
未來十年將是零碳園區發展的黃金時期,預計將帶動數萬億級別的投資,催生大量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業態。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,暖通企業應主動把握政策導向,加快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轉型,從單純的設備供應商升級為綜合能源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,在零碳園區這一新藍海中搶占先機。
IOL觀察
IOL刊物
數據云倉
報告
冷暖智造
